选机助手
关闭
*产品分类:
  • 笔记本
  • 台式机
  • thinkplus选件
使用场景:
  • 超薄便携
  • 性能旗舰
  • 轻薄独显
  • 设计创作
  • 日常办公
  • 翻转触屏
价格选择:
  • 5000元以下
  • 5000-8000元
  • 8000-11000元
  • 11000-15000元
  • 15000元以上
尺寸选择:
  • 13.3英寸
  • 14英寸
  • 15.6英寸
确认

[活动] 摩托罗拉edge x30

发表于 2022-2-16 23:16   |   来自moto edge X30 [复制链接]   
4523 0  

摩托罗拉和小米的“芯片首发之争”相信大家也是看足了热闹,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摩托罗拉“胜出”应该是没什么悬念。毕竟我们手上拿着的正是本次“比拼”的主角,moto edge X30,而且是自费从京东上购买的。从流程上来说,摩托罗拉的手机实现了“首个发布”、“首个评测”、“首个开售”、“首个开箱”的完全领先,证明新品不是“PPT”也不是传闻中的“工程样片”,的的确确是市面上首个买得到的,搭载骁龙8芯片的手机。


不过,这种场外的“花边新闻”没有太多参考价值,我们更关注的还是产品本身。比如说,moto edge X30会不会因为抢首发的原因而匆匆上马,软硬件没有调好?作为阔别已久的“旗舰产品”,他的综合发挥到底能不能令人满意?
摩托罗拉和小米的“芯片首发之争”相信大家也是看足了热闹,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摩托罗拉“胜出”应该是没什么悬念。毕竟我们手上拿着的正是本次“比拼”的


其实,moto edge X30抢得首发之名固然能够在市场营销上获得更多的关注,但对应的也承受了不小的压力。说到底,还是“德是否配位”的疑问,如果仅有“首发”之名却在产品层面敷衍了事,那么消费者肯定是不会买账的。



好在,值得高兴的是从这一段的体验来看moto edge X30在对应的价位内综合表现还是符合预期的,但在这样低的售价面前,可想而知他的综合表现肯定不会十全十美了。



性能体验:强了,但没有完全强


这几年高通旗舰芯片的表现总是让人觉得有些“迷”,产品口碑反反复复,某一代产品可能口碑爆棚得到广泛认可,而下一代产品又可能表现得平平无奇。基于这种情况,大多数数码爱好者从“新一代骁龙8”登场之后就对这枚芯片的表现十分感兴趣,它到底提升了多少?综合使用体验如何?moto edge X30作为首款搭载高通骁龙8芯片的量产机,多少该有些参考价值。


先从实测数据说起,moto edge X30上高通骁龙8的表现出现了一些超乎意料的情况,比如说在安兔兔测试项目中,连续跑分多次都没能达到宣传所说的“超百万分”,我们这里在常温测试下成绩最高不过是97万多,和100万还有一定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moto edge X30发布了一个小OTA,其中更新内容就明确说了会优化跑分成绩,但就算更新之后,moto edge X30跑安兔兔的成绩也还是没有上100万,反倒是GeekBench 5的成绩立竿见影,提升了不少。


具体来说,在OTA升级之前moto edge X30跑GeekBench,单核成绩1200分,多核成绩3480分,升级之后虽然单核成绩没怎么变,但多核成绩却多了足足300分到了3716分。对此我们只能说,跑分这个东西始终有一定的“玄学”属性,不同的条件、不同的温度、不同的芯片体质,都会让成绩出现较大不同。



至于另一个基准测试软件PC Mark,moto edge X30在Work 3.0项目中的成绩为16309分,略逊于刚刚解禁的天玑9000。


简单总结一下,在CPU方面高通骁龙8得益于新的大核心和更激进的频率的确获得了一些性能提升,但无论是横向比较同等级的CPU还是纵向比较上代芯片骁龙888提升都不太明显,当然这也是全球SoC领域中的常态了,哪怕一向“秒天秒地秒空气”的A15芯片也是如此。



但令人惊喜的是,从moto edge X30的测试来看骁龙8的GPU部分有了不少提升,3D Mark和GFXBench 5.0的成绩就能说明一些情况。



在3D Mark测试中,高通骁龙8跑出了9798的高分,平均帧率达到58.70FPS,表现处于中上游。



在代表高负载运算的阿兹特克ES 3.1测试中,moto edge X30的成绩为54fps;在1440P阿兹特克ES 3.1测试中,成绩为36fps;在1080P阿兹特克离屏测试中,成绩为93fps,在阿兹特克火神测试中,成绩为129fps;在1440P阿兹特克火神离屏测试中,成绩为41fps……



其他的数据不一一列举,但可以简单说一下总结。从成绩来看,高通骁龙8的GPU性能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单纯看成绩的话已经可以和苹果A15打得有来有回。



至于具体的发热情况,我们会用20分钟的《原神》测试来进行呈现。



不得不说,最近的寒潮真的帮了一些手机的大忙,具体是谁这里就不点名了。现在的广州室外温度不到10摄氏度,室内温度可能高一点,但也就12-3摄氏度左右,无疑给手机的游戏测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来说结果,经过20分钟的《原神》(画质设置如下所示,基本都在中高水平)测试后,监控软件显示平均帧率为56 FPS,抖动率7.88%,综合来看稳定性相比上一代旗舰芯片骁龙888有了显著提升。同时如前文所言,由于整体环境温度较低,手机玩了20分钟《原神》之后发热不是太明显,个人认为属于可接受范围内。



其实,结合跑分和实测可以见到,这一代“新一代骁龙8”的性能提升还是有的,至少《原神》可以稳定跑60了,没准下一代能稳定跑90了呢?不过moto edge X30这款手机并没有在散热上有太多堆料,如果想知道完全满血的新一代骁龙8芯片有何种表现,可以期待一下联想自家的拯救者手机。



系统体验:UI进步大,细节略不足


说完了核心表现,我们已经对moto edge X30这款手机有了大概印象:不俗的核心性能让用户的最基本使用诉求得到满足,至少在性能需求上不会出现短缺;但我们知道,一台手机好不好用其实是多个因素组合而成的。而对于摩托罗拉过往的手机而言,“木桶效应”总是十分明显,其中尤其突出的就是系统问题。



从最开始的“原生安卓本土化”到“ZUI”再回到现在的“MYUI(其实还是原生安卓的本土化)”,摩托罗拉智能手机的系统发展总是在不断探索。不同于海外市场中外国消费者“原生系统至上”情绪,国内消费者希望手机系统能够同时兼顾流畅性、功能性和美观性,这无疑对摩托罗拉的中国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来看,moto edge X30上的MYUI 3.0系统只在流畅性方面有比较突出的表现,得益于这一块144Hz刷新率的屏幕,moto edge X30在大多数的使用中能给人带来相当畅快的用机体验,不过缺乏足够过度动画这一做法,或许会让部分人觉得其系统的视觉表达有些直来直往。


话虽如此,不得不承认的是基于Android 12系统打造的MYUI 3.0在UI样式上有了长足进步,直观的是下拉快捷功能菜单要好看了不少。同样的,在系统设置界面内视觉元素更加统一,色调也更符合主流审美。但需要注意的是,“好看”是相对以前而言,而且根本上是Android 12变好看了,和摩托罗拉的系统团队没啥联系,如果和国内主流的定制系统,如ColorOS、OriginOS、MIUI相比,在“符合国人审美”这个层面上还差得比较远。


同时,MYUI 3.0不可忽视地加入或者保留了不少实用功能,比如“一键触达”、moto独家手势操作等,但缺乏必要的引导和提示,很多事情其实大家是不知道都有哪些功能的。就体验而言,MYUI 3.0用作日常使用其实不会觉得“缺什么”,但很难给你足够的愉悦感。再加上动画或是功能处细节的不足,用起来始终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




摩托罗拉和小米的“芯片首发之争”相信大家也是看足了热闹,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摩托罗拉“胜出”应该是没什么悬念。毕竟我们手上拿着的正是本次“比拼”的主角,moto edge X30,而且是自费从京东上购买的。从流程上来说,摩托罗拉的手机实现了“首个发布”、“首个评测”、“首个开售”、“首个开箱”的完全领先,证明新品不是“PPT”也不是传闻中的“工程样片”,的的确确是市面上首个买得到的,搭载骁龙8芯片的手机。

不过,这种场外的“花边新闻”没有太多参考价值,我们更关注的还是产品本身。比如说,moto edge X30会不会因为抢首发的原因而匆匆上马,软硬件没有调好?作为阔别已久的“旗舰产品”,他的综合发挥到底能不能令人满意?


其实,moto edge X30抢得首发之名固然能够在市场营销上获得更多的关注,但对应的也承受了不小的压力。说到底,还是“德是否配位”的疑问,如果仅有“首发”之名却在产品层面敷衍了事,那么消费者肯定是不会买账的。


好在,值得高兴的是从这一段的体验来看moto edge X30在对应的价位内综合表现还是符合预期的,但在这样低的售价面前,可想而知他的综合表现肯定不会十全十美了。


性能体验:强了,但没有完全强


这几年高通旗舰芯片的表现总是让人觉得有些“迷”,产品口碑反反复复,某一代产品可能口碑爆棚得到广泛认可,而下一代产品又可能表现得平平无奇。基于这种情况,大多数数码爱好者从“新一代骁龙8”登场之后就对这枚芯片的表现十分感兴趣,它到底提升了多少?综合使用体验如何?moto edge X30作为首款搭载高通骁龙8芯片的量产机,多少该有些参考价值。

先从实测数据说起,moto edge X30上高通骁龙8的表现出现了一些超乎意料的情况,比如说在安兔兔测试项目中,连续跑分多次都没能达到宣传所说的“超百万分”,我们这里在常温测试下成绩最高不过是97万多,和100万还有一定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moto edge X30发布了一个小OTA,其中更新内容就明确说了会优化跑分成绩,但就算更新之后,moto edge X30跑安兔兔的成绩也还是没有上100万,反倒是GeekBench 5的成绩立竿见影,提升了不少。

具体来说,在OTA升级之前moto edge X30跑GeekBench,单核成绩1200分,多核成绩3480分,升级之后虽然单核成绩没怎么变,但多核成绩却多了足足300分到了3716分。对此我们只能说,跑分这个东西始终有一定的“玄学”属性,不同的条件、不同的温度、不同的芯片体质,都会让成绩出现较大不同。


至于另一个基准测试软件PC Mark,moto edge X30在Work 3.0项目中的成绩为16309分,略逊于刚刚解禁的天玑9000。

简单总结一下,在CPU方面高通骁龙8得益于新的大核心和更激进的频率的确获得了一些性能提升,但无论是横向比较同等级的CPU还是纵向比较上代芯片骁龙888提升都不太明显,当然这也是全球SoC领域中的常态了,哪怕一向“秒天秒地秒空气”的A15芯片也是如此。


但令人惊喜的是,从moto edge X30的测试来看骁龙8的GPU部分有了不少提升,3D Mark和GFXBench 5.0的成绩就能说明一些情况。


在3D Mark测试中,高通骁龙8跑出了9798的高分,平均帧率达到58.70FPS,表现处于中上游。


在代表高负载运算的阿兹特克ES 3.1测试中,moto edge X30的成绩为54fps;在1440P阿兹特克ES 3.1测试中,成绩为36fps;在1080P阿兹特克离屏测试中,成绩为93fps,在阿兹特克火神测试中,成绩为129fps;在1440P阿兹特克火神离屏测试中,成绩为41fps……

其他的数据不一一列举,但可以简单说一下总结。从成绩来看,高通骁龙8的GPU性能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单纯看成绩的话已经可以和苹果A15打得有来有回。


至于具体的发热情况,我们会用20分钟的《原神》测试来进行呈现。


不得不说,最近的寒潮真的帮了一些手机的大忙,具体是谁这里就不点名了。现在的广州室外温度不到10摄氏度,室内温度可能高一点,但也就12-3摄氏度左右,无疑给手机的游戏测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来说结果,经过20分钟的《原神》(画质设置如下所示,基本都在中高水平)测试后,监控软件显示平均帧率为56 FPS,抖动率7.88%,综合来看稳定性相比上一代旗舰芯片骁龙888有了显著提升。同时如前文所言,由于整体环境温度较低,手机玩了20分钟《原神》之后发热不是太明显,个人认为属于可接受范围内。

其实,结合跑分和实测可以见到,这一代“新一代骁龙8”的性能提升还是有的,至少《原神》可以稳定跑60了,没准下一代能稳定跑90了呢?不过moto edge X30这款手机并没有在散热上有太多堆料,如果想知道完全满血的新一代骁龙8芯片有何种表现,可以期待一下联想自家的拯救者手机。


系统体验:UI进步大,细节略不足


说完了核心表现,我们已经对moto edge X30这款手机有了大概印象:不俗的核心性能让用户的最基本使用诉求得到满足,至少在性能需求上不会出现短缺;但我们知道,一台手机好不好用其实是多个因素组合而成的。而对于摩托罗拉过往的手机而言,“木桶效应”总是十分明显,其中尤其突出的就是系统问题。


从最开始的“原生安卓本土化”到“ZUI”再回到现在的“MYUI(其实还是原生安卓的本土化)”,摩托罗拉智能手机的系统发展总是在不断探索。不同于海外市场中外国消费者“原生系统至上”情绪,国内消费者希望手机系统能够同时兼顾流畅性、功能性和美观性,这无疑对摩托罗拉的中国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来看,moto edge X30上的MYUI 3.0系统只在流畅性方面有比较突出的表现,得益于这一块144Hz刷新率的屏幕,moto edge X30在大多数的使用中能给人带来相当畅快的用机体验,不过缺乏足够过度动画这一做法,或许会让部分人觉得其系统的视觉表达有些直来直往。

话虽如此,不得不承认的是基于Android 12系统打造的MYUI 3.0在UI样式上有了长足进步,直观的是下拉快捷功能菜单要好看了不少。同样的,在系统设置界面内视觉元素更加统一,色调也更符合主流审美。但需要注意的是,“好看”是相对以前而言,而且根本上是Android 12变好看了,和摩托罗拉的系统团队没啥联系,如果和国内主流的定制系统,如ColorOS、OriginOS、MIUI相比,在“符合国人审美”这个层面上还差得比较远。

同时,MYUI 3.0不可忽视地加入或者保留了不少实用功能,比如“一键触达”、moto独家手势操作等,但缺乏必要的引导和提示,很多事情其实大家是不知道都有哪些功能的。就体验而言,MYUI 3.0用作日常使用其实不会觉得“缺什么”,但很难给你足够的愉悦感。再加上动画或是功能处细节的不足,用起来始终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


小雷认为,MYUI 3.0这套系统,长远来看是没有太强竞争力的,尤其是在各家手机厂商都不断加码升级系统的今天,如果还是单纯地走“原生系统+功能补足”的路子来做系统,无论这条路走多远,都不会是通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