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机助手
关闭
*产品分类:
  • 笔记本
  • 台式机
  • thinkplus选件
使用场景:
  • 超薄便携
  • 性能旗舰
  • 轻薄独显
  • 设计创作
  • 日常办公
  • 翻转触屏
价格选择:
  • 5000元以下
  • 5000-8000元
  • 8000-11000元
  • 11000-15000元
  • 15000元以上
尺寸选择:
  • 13.3英寸
  • 14英寸
  • 15.6英寸
确认

[讨论] 科技驱动教育产业升级,给老师减负能不能靠AI?

发表于 2019-9-10 09:17   |   来自PC浏览器 [复制链接]   
2716 1  

9月1日,在鲸媒体以「 K12 线上教育融合与分割」为主题举办的巨鲸思想汇第 2 期活动上,联想研究院智慧教育产品部总经理武言博带来了题目为《科技驱动教育产业升级》的分享。
▴联想研究院智慧教育产品部总经理武言博就《科技驱动教育产业升级》进行主题分享
武言博提到,教育改革和创新的目标是从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体系、教育治理四个方面,用智能技术为管理者、教师、学生「减负增效」。而达到智慧教育的目标,需要借助AI实现三个阶段——提高效率、精准教学、创新模式。
会上,武言博分享了联想针对 AI 教育应用在老师群体中做的一个调研。当被问及,「你最希望通过技术提升教学哪个环节的效率」时,73% 的老师选了布置和批阅作业。
「这在我们的意料之中,因为我们一直认为学生的负担之所以重,并 不仅是学生自己的问题,是老师的负担太重。只有老师知道需要布置哪些作业能够覆盖到学生的学习难点,老师才能留更少的作业,学生才能做更少的作业,反过来老师才能改更少的作业。而 AI 可以帮助老师去做批改作业的辅助性工作。」
针对 AI 赋能,武言博陆续分享了联想研发的智能批改系统、智能错题本、学情分析系统、课情分析系统、大数据系统,最终分享了 联想智慧教育解决方案的全景图。
联想智慧教育致力于以 AI 赋能教育信息化的智能变革, 从顶层设计开始规划联想智慧教育解决方案全景图,提供包括智慧课堂、常态录播、智慧班牌、英语听说等在内的系列智慧教育解决方案,以教学、教务、教研的智能化场景创新推动教、学、考、评、管每一个教学环节内容与方法的创新,从而实现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
核心观点:
▸老师心里很明确地知道,要把教学做好必须要了解学生,但是苦于没有学生学习效果的数据,或者这个数据很难得到,这就 需要 AI 赋能来提升效率。
▸ 教育信息化 1.0 解决的是到达的问题,教育信息化2.0 解决的是沟通的问题,这是单向和双向的区别。只有 让学生也有一个信息化终端,才有可能让整个学习数据沉淀,进而实现精准教学。
▸ 为什么现在不论教育公立系统还是培训机构,都在提倡数据化运营?为什么这个事情会这么难落地?因为 目前行业面临的痛点依旧很多。
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天我分享的内容,叫做科技驱动教育产业升级。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尤其涉及到两个非常重要的、对我们生活影响非常大的关键词,一个是科技,一个是教育。
我个人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会让我们更需要去了解 AI ,去思考 AI 到底能为我们带来什么?能为教育行业带来什么?
很巧的是,前天 8 月 30 号,科技部发布了一个报告,叫做《智能教育创新应用发展报告》。报告里把 AI 的应用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教学辅助,包括智能批改、搜题等等。第二个阶段是价值创造,包括教学过程的评价等等。第三个阶段是因材施教,就是自适应学习的阶段。科技部认为教育行业目前现在处于第一阶段,AI 的作用主要是教学辅助。但是目前市面上有些公司,已经在做第三个阶段也就是自适应学习的探索。
我个人对教育改革和创新目标的理解是从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体系、教育治理四个方面,用智能技术为管理者、教师、学生「减负增效」。这也是我认为 AI 或者说智能技术有可能对教育产业产生影响的四个方面。
教育公平,是考虑到特一线城市与偏远地区之间经济状况、师资状况、对新设备或新技术的接受可能性不同,如何达成教育公平。
教育质量,既指从整体上来讲,如何更好地提高成绩。从个体上来讲,是如何花费老师和学生更少的精力,让教学效果和学习结果变得更好。
教育体系,是顺应国家提倡,从传统的看学科考试成绩,到从德智体美劳五个领域评价。并且教学的内容和考核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教育治理,是基于上面三个领域的变化,我们的教育管理者,不管是公立体系里的教育局局长或者学校校长,还是培训机构的 CEO 们,都要考虑,我的学生会发生什么变化?我的老师会发生什么变化?我的管理模式要做哪些相应的改变?
这四个领域,加在一起,形成了闭环。
那如何实现智慧教育的目标呢?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提高效率,用 AI 对老师、学生和管理者做辅助。第二个阶段叫精准教学,做一些自适应学习、过程性评价的事情,用过程性的数据来引导最终的结果判断。第三个阶段是模式创新,包括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关于 AI 如何帮助老师和学生提高效率,我想分享一个在联想的客户老师们中做的调研。调研问题是你最希望通过技术提升教学哪个环节的效率?最终结果,73% 的人选了布置和批阅作业。
这在意料之中,因为我们一直认为学生的负担之所以重并不是学生自己的问题,而是老师的问题,是老师的负担太重。
所以减负的第一个动作,不是减学生的负而是减老师的负。只有老师知道今天要布置哪些作业,正好覆盖到学生的难点或者弱点,老师才能留更少的作业,学生才能做更少的作业,反过来老师才能改更少的作业。AI 可以帮助老师去做批改作业的辅助性工作。但让 AI 直接去给学生布置作业,那是到了第三个阶段自适应学习的事情。
排名第二的是成绩分析和学情分析。这跟第一个布置和批改作业也相关。为什么老师要布置作业?一方面是让学生去练,另一方面是希望从作业或考试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学生,能知道学生的强点或弱点在哪,然后针对性地去做教学工作。
排名第三的是考试和阅卷。排名前三都跟如何让老师更加了解学生相关,这说明老师心里面很明确地知道,要把教学做好必须要了解学生。但是苦于没有学生学习效果的数据,或者这个数据很难得到。
年初,联想在四川凉山捐赠了一个学校,包括一些智慧教室的设备、智能课堂的软件。部署之前去跟当地老师沟通,发现有一位 50 多岁的老师,在用 Excel 表管理学生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问他怎么做的?用了什么软件?他说没有任何的软件,纯手动。就靠每次考试完了,把学生一张张卷子拿过来,把每个学生每个知识点的学习情况誊到 Excel 表里。这对他来讲是一件非常非常耗时的事情,但在整个平行班里,他学生的成绩是最好的。
这个事情对我的感触非常大。第一,老师是知道怎么让学生提高成绩的。第二,老师很辛苦,他需要辅助。我们做了什么?
第一,一个智能批改系统,让老师改作业、改卷子这件事情变得更简单。
智能批改系统里用到了人工智能比如 OCR、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等的技术。最终能实现,卷子扫描进来,正确的题、错的题拆分,自动加和分数。并且把相关的错题放到智能错题本里。
为什么叫智能错题本?两个原因。对老师来讲,错题本不单把题拉进来了,同时会显示错题百分比,也就是把老师自己往 Excel 表里面誊的动作给简化了。对学生来说,每个学生也有自己的一个错题本。誊一遍错题并不费劲,因为誊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在学习。但是考得多了,重复的错题太多。而智能错题本能把重复多的错题,增加权重,且跟知识点相结合,最终就变成了一个学情系统。
此外,学情系统里还会有三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三率(低分率、高分率、及格率),有平行班之间的对比。
再说如何用 AI 赋能精准教学。
联想本身是一个硬件生产商,在精准教学的角度,能通过有优势的硬件对老师和学生进行赋能。对老师来说,比如交互式大屏、备课资源、提升效率的学情分析系统等。对学习者来说,提供信息化终端。
原来讲教育信息化 1.0 ,建设了三通两平台,是解决了老师或者国家的资源如何到达的问题。而教育信息化 2.0,是解决沟通的问题。两者是单向和双向的区别。只有让学生也有一个信息化终端,才有可能让整个学习数据沉淀,进而实现精准教学。
课情分析是 AI 赋能精准教学的又一个案例。应用场景是,在老师的上课过程中,对学生的表情和动作进行识别,把讲课的知识点跟实际上学生的反馈做结合。有时候学生困倦或发呆,有可能是老师讲得不好,也可能是这个知识点本身就很难。把这些数据都挖掘出来给到老师,能让老师能够更好地去改变课堂,了解学生的痛点、难点。
另外一个案例是英语的口语训练。
再说在教育改革的阶段,怎么适应国家的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模式创新。
首先是内容和考核的改革。STEAM 也好,AR、VR、编程也好,在非传统的学科教育的考核,联想有做一些相关的工作。另外,怎么解决教育治理深度的问题很是重要。为什么现在不论教育公立系统还是培训机构,都在提数据化运营。为什么这个事情这么难落地?痛点很多。
而联想从 2011 年开始,用八年时间,把整个体系从研发到销售、落地、课后服务,全部打通,数据汇集。对管理者而言,业务运转情况,一目了然。
联想的目标就是用AI 智能化的技术来帮助教育的管理者、老师和同学来提升效率。
来源于联想移动互联行业应用

1条回复
来自 Lenovo S5 发表于 2020-7-19 10:29:06
感谢楼主的分享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