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机助手
关闭
*产品分类:
  • 笔记本
  • 台式机
  • thinkplus选件
使用场景:
  • 超薄便携
  • 性能旗舰
  • 轻薄独显
  • 设计创作
  • 日常办公
  • 翻转触屏
价格选择:
  • 5000元以下
  • 5000-8000元
  • 8000-11000元
  • 11000-15000元
  • 15000元以上
尺寸选择:
  • 13.3英寸
  • 14英寸
  • 15.6英寸
确认

[讨论] 是怎样的应用内广告,让谷歌也不得不痛下杀手

发表于 2019-7-18 12:46   |   来自PC浏览器 [复制链接]   
1050 0  

一说到应用内植入广告,可能大部分中国手机用户都会皱起眉头——的确,我知道你们总是希望手机APP干净清爽还省电。但对于大部分免费获取、又没有内购选项的正版应用来说,植入广告可以说是开发者获取收入的唯一正当途径(反正你们也不可能捐赠什么的,开发者还不是要吃饭)。




正因为如此,在全球两大正统智能手机应用商店——苹果APP Store和谷歌Play Store里,“应用内含广告”从来都不是什么需要避讳的事情。不仅如此,谷歌甚至还拥有“自营”的Google Ads广告平台,能让安卓开发者更容易地通过内置广告获得他们应得的报偿。
但就是这样的谷歌,最近却因为“投放广告”而对一家中国软件开发商痛下杀手:不仅从应用商店中撤下了其多达60余款应用,而且还禁止其再使用Google Ads服务赚钱,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被处罚的这家企业叫做CooTek——你可能没听说过它的大名,但你或许用过他们家的明星产品,这就是“触宝(TouchPal)输入法”。事实上,作为一个横跨安卓与iOS平台的成功产品,触宝输入法的用户数量是十分巨大的。而这自然也就意味着,如果CooTek利用它来合规地投放广告的话,也理应会获得一笔不菲的收入。
可是不知为何,这家市值5亿美元的企业似乎觉得常规的广告投放方式赚得不够多,于是他们就使用了一款名为BeiTaAd的广告插件。而且不只将其内置在了触宝输入法中,也同样将它植入到了自家旗下的数十款APP里。




不得不说,这个“BeiTaAd”确实是威力十足,根据一些中了招的受害者以及安全企业Lookout所描述的内容来看,BeiTaAd会先在你的手机里“潜伏”一段时间,最短几小时、最长数周之后,然后它就会开始无止境地、以非常高的频率在你使用触宝输入法时、在你使用其他APP时、在你待机时、甚至在你接听电话时持续弹出大量的应用外广告。和普通的、合规的广告不同的是,这些轰炸式的广告消息会一个接着一个,甚至导致你无法操作手机、无法接打电话、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爱机一边发热、掉电、一边响起无止境的消息提示音……
说实在的,稍有理智的人都能看出来,将APP内置广告插件做到这个地步,实在是有些作死。正因为如此,在5月份,接到大量用户投诉和安全公司警告之后,谷歌就已经向CooTek颁布了临时的禁令,撤下了一部分广告行为严重的APP。此后,Cootek也表示了歉意,并提交了据称是“删除广告插件的新版程序”。这些程序随后通过了谷歌的检查并成功重新上架。
然而谷歌没有想到的是,CooTek实际上根本没有改正——他们上传的新版程序只不过是改用了其他的广告代码,其轰炸式投放恶意广告的牟利方式依旧。而这一点很快就又被安全企业Lookout揪了出来,并将证据提交给了谷歌。




一犯再犯,毫无悔意且企图瞒天过海——很显然,谷歌不可能再给这样的软件公司第二次机会。于是,本文开头提到的CooTek大量软件集中下架的事件就此无可挽回地发生了。不仅如此,谷歌发言人甚至还声称,谷歌正在检查更多的CooTek相关APP,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将立刻清理它们。
看到这里,相信许多读者心里想的都会是一个词“自作自受”。毕竟,换了谁也忍受不了自己的手机不断地弹出广告对不对?但是,如果告诉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CooTek这种滥发广告的行为甚至算不上最高明、最赚钱的手机广告违规方法,你会相信吗?




今年4月底,谷歌刚刚处罚了另外一家中国应用厂商Do Global(小熊博望),它的“罪名”有两个,一是应用欺诈,也就是冒充别的开发商发布软件;而另外一个,同样是违规广告行为。只不过,Do Global的广告行为,就比触宝输入法要“高明”得多了。
如果你不幸安装了一款来自这家开发商的应用,你或许会注意到自己的手机偶尔会有原因不明的发热、也偶尔会有原因不明的触摸失准——但是,你并不会看到任何广告内容,而Do Global的应用广告收入,一分钱也不会少。




这是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Do Global采用了特殊的技术手段,将广告设置成了不会真正显示出来的——再通过模拟点击的脚本来赚取广告费用。如此一来,用户以为自己没有遇到广告,广告商以为自己的广告已经成功投放了,而只有Do Global,既不“得罪”软件用户,又白白赚取了广告投放者的广告费,岂不美哉?




如果说,CooTek的轰炸式广告是“吃相难看”,但它起码还尽到了作为广告发布者的义务;而Do Global就真的算是欺上瞒下,将消费者和广告方两头通吃——属于更加恶劣的欺诈行为了。
正因为如此,也无怪乎Do Global和CooTek先后成为了2019年开年一来,唯二两家在谷歌商店领到全球“罚单”,产品遭大量下架的中国软件公司了——老实说,我们甚至认为他们这两位的行为已经伤害到了中国软件开发者在全世界的形象,理应付出更高的代价。
可是,谁又能再来处罚他们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